Hot Topics 娛樂追蹤
Cataract 年輕也會白內障!「網紅白內障」又是甚麼東東?
2023-04-03 (星期一)

2023-04-03 (星期一)
東西越看越模糊、看遠看近都看不清楚,小心可能是白內障!以往白內障平均年齡約在 65 歲,稱為「老年性白內障」,也就是年紀大的人才有白內障,但現在白內障已有年輕化趨勢,有人 30 幾歲就有白內障。究竟年輕人做錯了甚麼,為甚麼會得白內障?
It's a common misconception that cataracts only affect the elderly. While it's true that most cataracts occur because of aging, it’s not the only reason that cataracts can develop. Many people start developing cataracts as young as age 40.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白內障是失明的第一大主因,佔了全球失明人口的 51%,而 2020 年全球白內障患者就超過了 6,500 萬人。除了正常老化及長期病患外,高度近視、經常在戶外工作的人例如漁夫、農夫、司機,因長時間曝晒在陽光下受紫外線傷害,也較一般人容易引起早發性白內障。圖為正常眼睛和白內障眼睛的比較,可以見到白內障導致水晶體混濁,令影像模糊。 |
5 個導致「白內障年輕化」的元兇
根據台灣健康 2.0 的專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近 10 年來,「年輕型白內障」患者增加,35~55 歲的病患增加了 3 成,除了高度近視、三高年輕化的關係外,戶外活動也是其中一項因素。
![]() |
1. 戶外活動
年輕人喜歡衝浪或滑雪,殊不知這些活動的環境都有反光,傷眼很嚴重。陳瑩山表示,曾遇過一名 15 歲的白內障病患,每個週末都會去海邊釣魚,時間一久,發現上課時感到一隻眼睛亮,一隻眼睛暗,當下以為只是視力變差,沒想到檢查後竟是白內障。陳瑩山建議,從事戶外活動,記得戴太陽眼鏡幫眼睛防曬。
2. 重度使用 3C
長時間暴露在 3C 產品強光中,也是白內障的好發族群。最近有所謂的「網紅白內障」,許多網紅直播時,為求畫面好看會打強光,卻因此讓眼睛水晶體受傷,所以陳瑩山建議,直播時燈光別打太亮,且最好戴上防藍光眼鏡。
![]() ![]() 現代人生活,從早到晚離不開電腦、平板、手機,但這些行動裝置的 LED 會釋放出藍光,藍光是能量較高的可見光,我們在看這些 3C 產品時,水晶體會吸收到這類光線,日積月累,水晶體內的蛋白質變性,逐漸變得混濁,導致白內障產生。近年有所謂的「網紅白內障」,就是網紅在拍片或直播時,一次打開多盞強力探照燈,當 LED 強光與手機藍光直接照射在眼睛時,會對眼睛的水晶體造成極大的負荷。 |
3. 高度近視
當近視超過 600 度就是高度近視,也是白內障高危險族群。陳瑩山表示,若發現兩隻眼睛忽然度數誤差太大,要找眼科醫師仔細檢查水晶體,看是否形成白內障;因為水晶體混濁後會腫脹,腫起來後會聚光,一旦光線聚集,近視就會增加,也進而增加白內障風險。
4. 三高年輕化
陳瑩山不諱言,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當中,最危險的就是糖尿病。他解釋,有糖尿病者,血管裡的糖份比較多,而眼睛裡面有房水,水晶體是泡在後房水裡面的,房水的水就是血管分泌的液體,所以血糖高,血管裡的糖份也多,房水的糖分高,等於水晶體泡在糖水裡,導致混濁不健康。
5. 濫用眼藥水
有些人用眼過度,會自行點眼藥水緩解,不少人到日本藥妝店,也會買涼涼的眼藥水來舒緩眼睛。陳瑩山提醒,有些眼藥水裡面可能有類固醇,所以有消炎、消水腫、止癢的功能,但長期使用會造成水晶體的水腫,產生「特殊型白內障」。
![]() ![]() 要根治白內障,一般會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植入透明的人工晶體以作取代,而最常見的移除晶體方法有兩種,分別為「超聲乳化」和「囊外摘除」,其中「超聲乳化」因為手術傷口小,身體較快恢復,而成為主流。 |
當白內障發生時,到底要不要開刀?
患者是否需要開刀,視乎白內障病情對生活、工作的影響程度而定。有些白內障如果拖延太久,水晶體腫脹肥大,就會導致眼壓升高,進一步引發青光眼,最後恐怕會有失明的風險。
想知自己是否有白內障?可查看自己有沒有以下症狀:
1:不論遠、近,看起來都模模糊糊。
2:東西看起來有疊層、殘影的感覺。
3:眼鏡度數不合,最近老看不清楚。
4:有時會覺得老花眼突然有所改善。
5:眼睛更容易疲勞。
6:視野變得像一張黃褐色的老照片。
7:畏光,看到晚間的路燈或車燈,感到非常刺眼。
各位如果發覺自己的視力變差,或有以上的症狀,快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再轉介眼科趁早治理。
-
2023-04-28 5月20日 輕鬆步行為榮基
2023-04-27Netflix 打擊共享帳戶 引發用戶取消訂閱浪潮 25 年 DVD 出租業務於今年 9 月結束
2023-04-26《一齊開餐》4/26 食譜 - 豆腐煎蛋
2023-04-25Hungry 肚子餓就易怒 吃飽很重要!
2023-04-24Egg 機率只有十億分之一!加拿大母雞產下「完美正圓形」鷄蛋
2023-04-21Enoki mushroom 別名「明天見」的金針菇 為何難被消化 總是隨便便排出?
2023-04-20Dinosaur 尋找亞省恐龍足跡
2023-04-19《一齊開餐》4/19 食譜 - 懷舊大菜糕
2023-04-19 Music 全球首播 - 庾澄慶《On My Way》
2023-04-19 Earth Day Special 地球已超載?何謂「地球超載日」?
2023-04-18Dino Search 尋找亞省恐龍好去處
2023-04-18Music 全球首播 - 林俊傑《孤獨娛樂》
-
2023-04-17Plane 長途飛機最怕失眠 8 個讓你一覺睡到目的地之秘訣
2023-04-14使用 ChatGPT 時要分外小心 Samsung 用 ChatGPT 不到 20 日 機密資料遭外洩
2023-04-13Shower head 你有定期清洗或更換花灑頭嗎? 小心細菌滲入皮膚變細菌浴
2023-04-12Music 聯合首播 - 張哲瀚《變成星星照亮你》
2023-04-12《一齊開餐》4/12 食譜 - 蒜香排骨
2023-04-11Happy Food 心情低落?營養師推介十大快樂食物 助你擺脫負能量
2023-04-10Chewing gum 咀嚼口香糖能防失智、助減肥、提升幸福感?
2023-04-06硫磺山Sulphur Mountain被遺忘的歷史遺跡
2023-04-05Hot water boiler 熱水瓶該怎麼清洗?日本大廠手把手教正確洗法
2023-04-05《一齊開餐》4/5 食譜 - 薑蔥粉絲蟹煲
2023-04-04Easter 卡加利動物園復活節活動
2023-04-03Cataract 年輕也會白內障!「網紅白內障」又是甚麼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