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Movie Sound Effects 電影聲音製作 之 對白配音

2017-05-02 (星期二)

2017-05-02 (星期二)

在前兩週的「電影聲音系列」中,我們介紹了在電影的後製工序中,音效師與擬音師如何使用科技與傳統方式為電影配上音效,今天我們將帶大家了解電影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聲音元素 – 對白配音。

Dialogu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ovies, and to achieve the best quality, actors and actresses often go to a recording studio to "dub" their own voices after the shooting is done.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Automated Dialogue Replacement" or "ADR".  But for another type of movies, the characters have no voice of their own until some talented voice actors or actressese lend them theirs - the animated movies.

對現代人來說,電影理所當然是聲音加影像,但其實有聲電影的歷史至今不足 100 年 。我們曾在上週提及,史上第一部影音同步電影是1927年由 Warner Brothers 出品的歌舞片《The Jazz Singer》,這部電影除了打破默片的傳統,還因為在電影中男主角 Al Jolson 唱歌前的一句開場白:「wait a minute, wait a minute, you ain't heard nothing yet」,這句毫不起眼,非常隨性的對白,就是電影史上第一句影音同步的經典台詞。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時能同步錄音的 Phonofilm(有聲電影膠卷)已被「無線電之父」Lee De Forest 所發明,但因為質素未如理想,Warner Bro. 製作《The Jazz Singer》時,還是使用了自創的 Vitaphone 系統,這個系統將聲音錄製在另外的黑膠唱盤上,因此當以投影機播放電影膠卷時,還須同步使用黑膠唱機播出聲音。

時至今日,影音同步已不再是個挑戰,因此對白也開始在電影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不論是纏綿悱惻的愛情片、令人捧腹的搞笑片、或者緊張萬分的動作片,作為觀眾,我們都希望可以聽清楚角色之間的言談互動,正因如此,雖然片場都有錄音師以各種專業設備收音,但為了追求更好的表現,演員們經常會在拍攝過後,來到錄音室為自己的演出重新配上對白,專業術語為 Automated Dialogue Replacement,簡稱 ADR

其實 ADR 錄音並不限於對白,而是包含所有人聲。主演《Logan》的 Hugh Jackman 早前便曾在 twitter 上貼出視頻,展示自己為主角配上追逐時的呼吸聲與毆鬥時的咆哮聲,片段中他看著剪接好的片段,配合動作發出聲音,七情上面,極為投入,其實這也是 ADR 的優點之一,因為演員在片場拍戲時需要注意走位、表情與演技,未必能專注於聲音部分,但在錄音室,便可心無旁騖的用聲音「演出」,自然得到最完美的效果。

但有一種類型的電影,100% 仰賴配音,它就是動畫。傳統的動畫是先製作動畫,再配對白;近年電腦動畫的水準越來越高,動畫師和配音員經常會互動配合,令角色更生動,例如配音員為對白錄音的過程會被錄影下來,好讓動畫師能模擬角色說話時的嘴形、表情甚至呼吸。

不過凡事也都有例外,許多英語動畫片在中港台發行時,會被配上普通話和粵語,而為了提高話題性和帶動票房,電影公司會邀請當地的明星或名人來協助配音,所以台詞與主角的嘴形並不一定對得準,這時就要靠翻譯對白的專員來發揮文字功力,以及聲演的明星發揮演繹能力了。

以現正熱映的《藍色小精靈:失落的藍藍村 Smurf: The Lost Village》為例,Brainy(台譯小聰明,港譯智多星)這個角色在英語版中由 Danny Pudi 配音,但在台灣版和香港版則分別由韋禮安徐天佑聲演。尤其韋禮安,這位金曲創作才子首度獻聲動畫,樂迷都好奇他會如何演繹這個搞笑的角色,看看以下片段,由你親自判斷吧。

其實我們這一代都是看著動畫長大的,想比於美國動畫,我們更熟悉日本動畫,而為日本動畫配上粵語對白的配音員聲音,是無數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以下由《E 週刊》所製作的視頻,整理出 25 位香港出色配音員的聲音,你認得出來嗎?

相關文章:

電影聲音製作 之 電腦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