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Hot Topics 娛樂追蹤

hidden

2025亞省市政選舉前瞻

2025-10-13 (星期一)

2025-10-13 (星期一)

卡加利華埠議題

卡加利華埠人口大約只有1,500人,近年面對不少挑戰,社區人士認為,今屆市選若果選出賢能,政府可以攜手令唐人街變得更安全、更有活力、更具包容性。 在2022年,政府在市議會順利通過「明日唐人街」(Tomorrow's Chinatown) ,區域改善計劃(Area Redevelopment Plan)以及文化計畫(Cultural Plan)曾經被喻為北美最完善的城市規劃。不過計劃中的細節到2025年仍然是「紙上談兵」。

首先,我要談談社區安全,過去四年,社區出現過分心盜竊,迷魂黨、商業爆竊、塗鴉行為、露宿者及癮君子行為。儘管數字有下降趨勢,但情況仍人擔憂。社區人士一直要求增派警察或社區大使巡邏,與商戶與居民建立信任關係。

另外,社區代表認為唐人街不應只是商業地段,而是社區投資建設及文化的象徵。過去若干規劃常被批評為過於由上而下,市政府未有充分納入商戶、長者、文化團體的聲音。有候選人推動文化主任,另外亦有候選人期望增強警力,提高交通配套,甚至主辦更多社區活動。

但是,更多的概念,也需要金錢去推動,在最近一次的候選人論壇,社區代表便要求來屆政府撥出75萬元啟動「明日唐人街」的行動。商業活化與振興唐人街、改善治安以及推廣文化等,是卡加利華埠期望來屆政府可以承諾做到。唐人街不只是歷史標記,它更加是社區、生活、文化互動的場地。

(黃慧聰報導)

愛民頓華埠議題

愛民頓的唐人街有悠久歷史。不過,象徵著華裔社群奮鬥及安居樂業的地標,近年面對嚴峻挑戰,包括社區安全、刺激經濟、資源分配與維護文化的諸多難題。愛民頓華社近年對於政府沒有提高治安感到不滿,露宿者到處紮營、社福機構因平租關係陸續進駐,成為弱勢社群聚集之地,無奈直接影響商戶,有部份更加索性鎖門落閘,櫥窗玻璃常被敲打、有人在門口睡覺、甚至出現有人被襲擊至死的案件。

華社在選舉前夕舉辦市長候選人論壇,出席人數眾多,反應愛民頓唐人街對政府的訴求,包括成立常設安全工作小組、委任社區警務、專責治安官(peace officers)、社工協作隊,以及即時回應系統。愛民頓唐人街近年被視為社會支持設施的集中區域,包括無家者安置、戒癮支援、流浪服務、心理健康輔導聚集。

商戶與居民希望能把這些社會服務更均衡地散布至全市,而不是壓在一個區域。在唐人街設立「社區協調工作小組」,疏導鄰近機構、居民與商戶的需求。市府曾經也設立過「唐人街復興基金」(Chinatown Recovery Fund)及「活力基金」(Vibrancy Fund),用於支持文化活動、節慶、社區項目。

但這些基金往往短期、時間有限,未必能對抗根本的流失與置換壓力。在振興商業與提升人流方面,愛民頓唐人街由以往曾是華人餐飲、文化商品、特色超市的集中點,但治安令唐人街的獨特性被稀釋。華社領袖認為,要持續管理唐人街,「改善」並不是選舉口號,而是需要長期監督,市政府需要設立公開意見渠道,讓市民隨時反映問題;確保各市府部門協調,不讓承諾流於空洞。

(黃慧聰報導)

卡加利市選:華人選區

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卡加利當時的華裔人口大約只有約6萬5千多人,佔卡加利總人口130萬人中的5%-6%,當中有幾多人屬於有選票的加拿大公民,未有確切的數據,不過卡加利的華裔選票在部分的選區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有較多華人聚居的第二區、第三區以及第四區。

在主要的華人選區中,以第3區的華人聚居最為密集,華人佔該區人口比例的10%,講粵語的華人佔6%,而講普通話的華人佔4%。第3區涵蓋的社區包括:Carrington, Country Hills, Coventry Hills, Harvest Hills, Hidden Valley, Livingston, Panorama Hills 同 Sandstone Valley等。

目前第3區的市議員為Jasmine Mian,她在今年一月已經宣布不會角逐連任,而輕鐵綠線項目的不穩定因素,是Jasmine 放棄連任的原因之一,她形容省府在綠線工程上將市議會逼入絕境,令市政事務變為政治遊戲中的棋子,市議員亦筋疲力盡。而今屆卡加利市政選舉也將是首次引入政黨參與,Jasmine 對此表示失望,她更希望看到議員以個人身份承擔責任,而不是按照黨派路線去投票,這也是她選擇不再參選的原因。在今屆市選,第3選區將連續第三次無現任議員參選,目前該區有六名候選人以獨立身份參選,包括Andrew Yule、吳啟明 Danny Ng、Jaspriya Johal、Rajesh Angral、Siraaj Shah以及Taran Dhillon,而政黨代表有兩名候選人,包括A Better Calgary Party—Christy Edwards,以及The Calgary Party—Atul Chauhan。

再講下另一個較多華人聚居的選區—第2區。第2區主要由卡加利西北部郊區的社區所組成,包括Arbour Lake、Citadel、Kincora、Sage Hill和Nolan Hill等等。該區的現任議員為Jennifer Wyness,上屆市選Jennifer以大比數勝出,今屆亦會角逐連任,與其餘四位候選人包括獨立候選人Trevor Cavanaugh、Shaukat Chaudhry以及政黨候選人A Better Calgary Party—John Garden,以及The Calgary Party—林樂文 Candy Lam 共同競選。

最後仲要講下第4區,呢區包括Beddington、Brentwood、Dalhousie、Edgemont、Greenview等等地區。以2021年的人口普查,華裔人口亦都佔了該區的8%。而呢區的現任市議員為朱文祥Sean Chu,這位市議員曾經在上屆當選時,被爆出兩宗關於他的不當行為指控,引發政壇多人要求他下台,而朱文祥和現任市長Jyoti Gondek 亦屢次傳出不和,Jyoti Gondek更曾經拒絕為朱文主持就職宣誓。不過,朱文祥在今年初亦宣布不再競選連任,令這場政治風波正式落畫。

第4區在今屆市選只有三位候選人參與,包括獨立候選人Sheldon Yakiwchuk,以及政黨候選人Communities First— 黃國顯 Jeremy Wong ,The Calgary Party—Daniel James Kelly (DJ Kelly)。

 (黃殷平報導)

市政選舉改為人手點票

亞省市政選舉一直都有沿用電子點票機的傳統,多個城市包括卡加利、愛民頓、紅鹿市、Medicine Hat,上屆市選都是使用電子點票機,取代舊有的人手點票,當中烈必殊市更加自1989年開始,就一直使用點票機。雖然卡加利第一次使用電子點票機,但在2018年就舉辦冬季奧運的全民公投中先首次使用。而在實際的市政選舉中,電子點票機就在2021年先至首次亮相。

不過,對於卡加利來說,電子點票機的價值不在於使用的年資有多久,而是和許多亞省大城市一樣,面對人口上升的壓力和需求,無論在排隊輪候投票或是點票速度,電子點票機都比人手處理更加節省市政資金,而且能夠更快地向公眾公佈選舉結果。

而在今屆市選,因應電子點票機而起的爭議,是源於亞省政府在上年5月通過的《20號法案》,亞省省長戴思敏當時力排眾議, 通過了20號法案,令亞省恢復人手點票, 同時取消電子點票機,引發了激烈爭論和多個市政府的不滿。雖然省政府宣稱此舉是為了「捍衛民主程序的完整性」,但反而引發關於成本、效率及選民信心的廣泛爭議。

卡加利、愛民頓,以及烈必殊等城市已經表示強烈反對,警告省府使用人手點票將要增聘人手,而導致選舉成本激增數百萬加元,例如愛民頓市政府估計,將要額外增加開支近500萬元,紅鹿市亦表示要額外支出94萬元,以增聘人手。今屆市政選舉以人手點票的選舉方式,勢在必行。不過,亞省市政聯會計劃在選舉後與各市磋商,再次向省府反映意見,力爭2029年前恢復使用電子點票機。

關於取消電子點票機的爭議亦持續升溫,究竟人手計票是否真能確保選舉透明度,抑或會引發後勤混亂並侵蝕選民信心?相信今次取消電子點票機的選舉效果,將會備受矚目。

(黃殷平報導)

候選人選舉宣傳標誌

在今年的市政選舉中,相信市民不難發現在社區不同角落見到市政候選人的選舉宣傳品,當中可能有標語或海報,亦屬慣常選舉宣傳渠道。選舉標誌的宣傳效用,可能比大家預想中更多。

雖然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必須遵守《加拿大選舉法》,但該法實際上並未規定選舉標語的內容、允許放置的位置,以及污損標語的處罰。相關責任落在市政府和警察機關上。

在選舉標誌的放置地點方面,本市最突出的規則是《高速公路臨時標誌附例(Temporary Signs on Highways bylaw)》。該附例規定,競選標誌不得放置在距離交叉路口15米以內,也不得放置在距離非交叉路口行人橫道10米以內。

選舉標誌亦不允許設置在禁止通行的道路旁邊,並且必須距離車道交匯處或私人物業入口超過兩米。根據同一條例,選舉標誌不得放置在操場或學校區域、公共公園、任何交通島或中間地帶,或距離路緣或道路邊緣兩米以內的地方。如果候選人在同一片草地上放置多個標語,則標語之間必須至少相距20米。

在選舉期間,對標誌牌的尺寸限制會稍微放寬,允許展示的標誌牌面積最多為3平方米,但其最大高度不得超過距離地面2.5米。另外,只要遵守卡加利的土地使用條例,私人物業上的標誌就不必遵守公共區域展示的許多規則。

根據競選專業人士稱,一個標誌可以吸引十張選票。此外,有標語牌心理學指,雖然標語牌可能不會對選民的投票產生影響,但他們仍然認為標語牌作為競選工具有價值,能夠讓不清楚選舉的人,更清楚地了解誰會參加選舉。

(楊楚蕎報導)

選民投票注意事項

2025年市政選舉將於10月20日舉行,卡加利選舉局(Elections Calgary)呼籲選民屆時踴躍投票,選出心儀信任的市長、市議員和教育局成員。

同時,選舉局提醒選民在投票時須注意以下日子和事項,包括提前投票日期為10月6日至11日,投票時間為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共有31個提前投票站,並在11個地點設有「投票巴士(Vote Bus)」流動投票站。

另外,申請郵寄選票包裹的截止日期為10月20日上午10時,卡加利選舉局收到郵寄選票並進行計票的截止日期為10月20日中午12時。

選舉日當日,即10月20日的投票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8時,將設有261個投票站,比2021年大選增加40%。

卡加利選舉局已警告市民,由於本次選舉的計票工作將改為人手計票,而非電子計票,因此點票過程可能持續兩天甚至更久,請做好準備。點票中心將於選舉當晚7時30分開始對預計的633,000張選票進行人手計票,如果需要重新計票,將首先計算市長競選選票。

其後,選舉工作人員將於10月21日上午10時30分在計票中心開始計算市議會選舉的提前選票和特別選票,隨後計算學校教育局成員的選票。

要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投票,選民必須年滿18歲、是卡加利居民並且持有有效身份證明的加拿大公民。選民必須為1至14選區居民,方可投票選舉市議員;公立學校受託人選民必須為卡加利教育局轄區內的居民;獨立學校受託人選民必須為卡加利天主教學區轄區內的居民。獨立學校受託人選民亦必須聲明其信仰與卡加利天主教學區相同。

根據省級立法,今年選舉的一項新要求是卡加利選舉局必須準備一份永久選民登記冊,登記所有符合投票資格的居民。不過,即使選民不在永久選民登記冊上,合資格的選民仍然可以投票。

(楊楚蕎報導)

焦點議題:重新規劃住宅土地用途 (Blanket Rezoning)

卡加利市選其中一個焦點議題是重新規劃住宅土地用途(Blanket Rezoning)。這是卡城最具話題性同爭議的地區措施,同時亦成為各市長和市議員候選人的政綱和核心倡議部分。目前市政府改變住宅土地用途的政策,可以說是今次卡加利市選的政治風眼,和兵家必爭之地。

卡加利的「改土」政策源自2024年5月的市議會投票,當時以九票贊成、六票反對,通過了修訂後的重新規劃住宅土地用途議案,將允許業主將他們的單戶住宅重新發展成其他密度房屋類型,包括複式住宅、四層住宅和排屋,而無需向市政府申請改變土地用途。

這個措施被視為可以有效應對人口激增的房屋壓力。不過,在相關的公聽會之中,有不少卡城居民都批評市政府忽略社區諮詢,無視基礎設施的負荷能力,例如泊車位不足,以及扼殺了社區的獨特性,進而引發廣泛不滿。

改土議案通過之後,起碼有兩個社區,包括卡加利Lakeview和Lake Bonavista 的居民,立即以「限制契約」(Restrictive Covenant)去抵制改土議案,其後多個月,有更多社區徵詢法律意見考慮加入。

「限制契約」屬私人民事事務,用意是允許業主可以對其土地擁有權添加限制,以防止其他人輕易改變土地使用權,除非所有土地擁有者都同意進行變更,否則屬於非法。不過登記使用「限制契約」的成本高,每戶登記費用為500元,而且手續過程複雜,一般來講對市政府的法規未必能够造成阻力。

在市選前夕,一個由600多名卡加利居民組成的草根聯盟 "Calgarians for Thoughtful Growth" 發起一項民意調查,詢問今屆77名市政選舉候選人對改土政策和物業權等問題的立場,結果顯示大多數市政候選人都表示,希望廢除目前的改土措施,包括主要市長候選人Jeff Davison、Jeromy Farkas,以及宋淑雅(Sonya Sharp)都曾表示廢除條例,至於Brian Thiessen和現任市長Joyti Gondek則未有直接回覆問卷。

(黃殷平報導)

第一區(Ward 1)關注議題

卡加利第一區涵蓋西北地區的Varsity、Bowness、Tuscany和Rocky Ridge等社區,現任該區市議員宋淑雅(Sonya Sharp)已決定競選市長,因此無法再角逐該區市議員。該選區吸引三名市政黨派參選人,以及三名無黨派參選人。他們分別為來自 A Better Calgary的Cathy Jacobs、The Calgary Party的Joey Nowak、Communities First的Kim Tyers。三名無黨派參選人包括Matthew Fritz、Dan Olesen,以及Ali Oonwala。

根據最近的居民調查、候選人政綱和社區論壇,第一區居民主要關注議題包括可負擔房屋與「一刀切」的重新規劃住宅土地用途政策、日益增加的生活和稅務成本、失業率和經濟壓力、基建和道路,以及公共安全和交通。

在房屋問題方面,該區參選人Kim Tyers和Joey Nowak承諾廢除重新規劃住宅土地用途政策,強調社區意見和針對特定地點的聽證會。Matthew Fritz和Cathy Jacobs等獨立參選人則主張與基礎設施升級相關的「合理規劃」。

在基建和道路方面,當地道路坑洞、冬季維護不足、老舊水管引發的Bowness社區近年主水管爆裂事件都成為關注點,因雖然人口增長,當地基礎設施升級卻滯後。

雖然上述議題與全市主題一致,但在第一區這個相對成熟,以及家庭導向的郊區特別突出,居民認為管理不善問題惡化。
此外,第一區擁有一定比例的華人人口,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Varsity和Tuscany等地區華人比例約佔10至15%,是卡加利超過10萬東亞社區的一部分。

(楊楚蕎報導)

焦點議題:輕鐵綠線工程 (Green Line)

卡加利綠線工程的規劃始於2011年,但真正的動工竟然要等到2025年6月26日,足足等了14年才正式啟動第一階段的建造工程。究竟在這14年,三級政府就輕鐵綠線的設計藍圖商討了什麼,導致工程一拖再拖呢?

這場以年來計算的爭議,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當時卡加利市政府通過了早期概念研究,目標是規劃一條連接城市東南和北部地區以及連接市中心的交通路線,以應對人口增長和疏導交通的需求。

到2013年,卡城已開始公眾諮詢和規劃初步路線,一部分的路線概念更加於2016年獲得市議會正式批准。不過好景不長,鐵路設計和省市的資金談判糾紛也在那時開始出現重大分歧,更加一度叫停綠線工程。

綠線項目自那時開始經歷好幾次重大延誤,例如2019年時任亞省省長肯尼(Jason Kenney)在勝選後,立即大幅削減綠線工程的預算,更加試圖在省府15億元的綠線資金中,加入 90 天的免責取消條款,在資金問題和公眾不信任的背景下,綠線委員會開始瓦解。

在2021年7月,肯尼與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閉門會談後,省府勉強批准資金,允許綠線在2022年動工。不過後來又遭到當時新任省長戴思敏(Danielle Smith)彈劾綠線為「災難性錯誤」,並保留撤資條款,至2024年中,綠線工程成本已經飆升至75億加元。

原本無望的綠線,在今年有突破性的發展,省市願意達成設計藍圖和資金上共識,最終在今年6月破土動工。

綠線工程延遲多年,引發公眾對效率與問責的質疑,亦成為今屆市長及市議員候選人的選戰利器,候選人藉此凸顯財政責任與城市願景的分歧,以爭取選民信任。

相信綠線在今屆市選,不單止是大型基建的規劃,更是選民信任的試金石,候選人能否嚴格把關綠線工程的效率,將會是今次選舉的考核焦點。

(黃殷平報導)

亞省Stony Plain華裔鎮長自動當選

2025年亞省市政選舉將於10月20日舉行,在愛民頓以西約40公里的Stony Plain,現任華裔鎮長蔡偉亷 (William Choy) 於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連任,連續第四次成為該鎮鎮長。

蔡偉亷這次參選的政綱為創新經濟機遇、公共安全投資、加強本地和區域合作以及推廣多元化、參與度和創新精神。 Stony Plain 鎮議會方面,六個議席共有十五人參選。

而在教務委員會方面,Archie Lillico 自動當選 Parkland School Division 席位,Jen Landry 與 Jo-Anne Stewardson 則自動當選 Evergreen Catholic School Board 席位。

Stony Plain 鎮的市政選舉投票日與其他地區同樣於10月20日舉行。

(Photo credits: Stony Plain Town)

(張秀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