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Kids 孩子犯錯 不是只叫他們說對不起

2017-09-17 (星期日)

2017-09-17 (星期日)

孩子每次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們是不是都忙不迭地命令孩子道歉認錯?可是隔一陣子,孩子們又犯上同樣的錯誤,好像總不長記性似的。於是家長們更生氣,罵得更兇。漸漸地,孩子道歉時態度變得敷衍,甚至倔強地不肯道歉。這時候,家長們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真的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他們犯錯後,是不是只說一句「對不起」就了事?

How to respond when your kids made a mistake?  Most of us would ask (or force) them to apologize right away. But is that enough? What if apologizing has become a heartless habit?  According to experts,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kids to understand, reflect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of their mistakes, rather than just saying the empty words "I am sorry". 

道歉不只是說出「對不起」三個字這麼簡單,還要清楚說明為甚麼道歉,重點是看著對方真心誠意的說。

道歉不只是說出「對不起」三個字這麼簡單,還要清楚說明為甚麼道歉,重點是看著對方真心誠意的說。

在社交平台擁有超過 64 萬粉絲的台灣人氣育兒專家王宏哲,在他的主頁中分享了有關觀點,值得為人父母者參考。他認為孩子犯錯後絕對不能速速口頭道歉了事,因為孩子未必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自然不把自己的錯誤行為當成一回事,長此下去,道歉變成「口頭禪」,流於形式。王宏哲建議在小孩犯錯後,父母應該保持冷靜,並且執行「停、看、聽、想」的法則。

引導孩子思考,不要讓孩子心存怒氣,他必須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才知道怎樣改進。

引導孩子思考,不要讓孩子心存怒氣,他必須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才知道怎樣改進。

「停」:就是要馬上終止孩子的活動,因為孩子可能很快就忘記自己做過甚麼,當然更談不上反省了。家長可以把小孩拉到一邊,讓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現在需要專注聽父母說教。

「看」:讓孩子在一旁觀察自己犯錯後所帶來的後果。例如孩子推倒別人,就讓他看被推的孩子的反應;他惡意打碎花瓶,就讓他看花瓶碎了一地,再也不能復原了。能夠客觀地審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他們才能學到逆位思考,並培養同理心。

「聽」:就是聆聽。除了小孩要聽父母說教,父母也需要聆聽孩子的聲音,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

「想」:就是引導孩子反省和思考。讓孩子說一下自覺有沒有錯和錯在哪裡?只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才會真誠地道歉。下一步就去引導他可以做些甚麼去彌補自己犯的錯誤,學會承擔責任。

從小就教導孩子該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學習承擔,才有能力接受未來種種挑戰。

從小就教導孩子該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學習承擔,才有能力接受未來種種挑戰。

有時候孩子們(甚至大人們)誤以為只要說了對不起,就是盡了責任,對方必須原諒自己,否則就變成是別人的不對了。最近目睹兩個小孩爭吵,小孩 A 把小孩 B 堆砌的積木故意推倒了,B 很生氣,於是家長們叫 A 向 B 道歉。A 道歉後,B還是很生氣,不肯原諒他。於是 A 開始哭了,因為他覺得自己都道歉了,為甚麼 B 還不原諒自己?而在場的大人呢,開始責備 B 小氣和不懂事。這個例子反映出家長在孩子犯錯後普遍能做到以上說的「停、看、聽」,但很多沒有引導他們去「想」,教會他們承擔責任。比如說在這個例子中,家長們可以引導小孩 A 思考,除了道歉他還可以做甚麼去補償自己的錯誤?例如讓 A 主動提出跟 B一起重新堆砌積木,或者拿心愛的玩具給 B 玩,或者請他吃自己的零食,並誠心誠意的請求對方原諒。

持有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的藝人陳美齡,她的三個兒子也相繼考進史丹福大學,於是她受到出版商力邀,推出有關教育子女的著作,跟大家分享她豐富而獨到的育兒心得。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孩子由嬰兒到 5 歲這個階段要多做啟發式教育,不要以為他們還小甚麼都不懂,要啟發他們去獨立思考,而不是只會執行大人的命令。孩子以後的人格特質和興趣基本都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另外,她非常反對以打罵形式處罰孩子。打,雖然立竿見影,孩子馬上停止錯誤的行為,但孩子就只會記住皮肉之痛或者那一刻委屈的感覺,他們不會記得自己犯過的錯誤,更不會藉此反省。其實小孩每次犯錯都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家長應該把握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讓他們成為懂得反省、思考和敢於承擔的人。